XX银行XX分行授信后评价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一)为规范和加强XX银行XX分行(以下简称“本分行”)的授信后评价与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识别、计量、监控和处置信用风险,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提升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实现本分行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二)本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及《XX银行授信后评价管理总纲》(版本号:RISK-2025-A01)等国家金融监管规定及总行相关制度,结合本分行业务实践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一)本细则适用于本分行经营管理的所有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内外授信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各类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与贴现、保函、信用证、透支、融资租赁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信用风险暴露的业务品种。
(二)本分行所有从事授信业务相关工作的部门、团队及个人,均应严格遵守本细则的规定。

第三条【基本原则】
授信后评价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应覆盖所有客户、所有业务品种和所有风险环节。评价内容应涵盖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内部与外部信息、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客户进行360度全景风险扫描。
(二)审慎性原则:在风险判断和资产分类时,应坚持保守、稳健的立场。对任何可能导致风险加剧的因素,均应给予充分关注并采取预见性措施,宁高估风险,不低估损失。
(三)动态性原则:信用风险是动态变化的,授信后评价必须是贯穿授信业务全生命周期的持续性、不间断的管理过程。应根据客户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评价频率、深度和结论。
(四)独立性原则:风险评价的执行、判断和结论应保持客观、公正。风险管理部门的专业意见应独立于业务部门,不受不当干预,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允性。
(e)及时性原则:风险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应对必须高效及时。对识别出的重大风险信号,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快速响应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损失。

第四条【术语定义】
(一)授信后评价:指本分行在授信发放后,对客户(借款人、担保人等)、授信业务本身及其环境因素进行持续的跟踪、监控、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的系统性活动。
(二)风险预警:指通过设定的指标体系和监控模型,在信用风险实际发生或资产质量出现实质性劣变前,主动捕捉早期危险信号并触发相应处理流程的机制。
(三)五级分类:指依据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等级的风险分类制度。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组织架构】
(一)本分行设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风控委员会”),作为授信后评价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分行行长担任主任,分管风险、业务的副行长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风控委员会负责审议、批准本细则及相关重大事项,裁决重大风险分类调整和处置方案。

第六条【风险管理部职责】
风险管理部是本分行授信后评价工作的牵头管理与监督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本细则及相关操作流程。
(二)组织、指导、监督全行授信后评价工作的开展,对工作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价。
(三)负责非现场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和日常监控,生成、下发风险预警信号。
(四)独立审核或复核贷后检查报告,对资产风险分类提出独立的初审或复核意见。
(五)牵头组织重大、复杂风险的化解与处置工作。
(六)定期形成授信后评价分析报告,向分行风控委员会和总行风险管理部汇报。

第七条【业务部门职责】
业务部门(包括公司金融部、普惠金融部、各支行等)是授信后评价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客户经理是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包括:
(一)对存续期内的授信业务进行持续的日常监控和管理。
(二)承担贷后现场及非现场检查的主要实施责任,按时、保质完成检查并撰写检查报告。
(三)作为获取客户“软信息”的关键渠道,负责收集、核实并及时上报所有影响客户信用风险的信息。
(四)对风险预警信号进行第一时间的响应、核查和反馈。
(五)提出资产风险分类的初步建议,并执行已获批准的风险管理措施。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9.9秘金(VIP免费),请先
常见问题
怎么购买
建议购买年度VIP会员,更划算
可以帮忙写吗?代?
可以的,请加老秘微信:dahangbiganzi
老秘原创,已做版权认证,转载请联系老秘~~~违者必究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长摁识别二维码或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在公众号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请扫码公众号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