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银行XX分行202X年上半年操作风险总结发言

**XX分行202X年上半年操作风险管理总结

(一)摘要

上半年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总的来看,局面是稳住了,没有出大的纰漏。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风险事件出了XX起,损失金额XX万元,比起去年同期,两项指标都降下来了,分别降了XX%和XX%。这说明我们前期的工作,方向是对的,也有了些效果。但是,问题依然不少,主要还是那些老地方,比如信贷流程和员工行为,同时,数字化转型快,一些新风险也冒了头。下半年,外部欺诈的花样肯定会更多,新业务的内控也得赶紧跟上,这几块是硬骨头,必须啃下来。

(二)上半年操作风险管理都做了些什么

上半年,我们内控合规部没有闲着,主动做了几件比较实在的事。一方面是针对存款“飞单”这个顽疾,我们牵头在全行搞了一次彻底的排查,覆盖了所有XX家支行,基本上把风险点都摸了一遍。另一方面,分行今年的大项目“新一代信待管理系统”,我们从头跟到尾,系统上线后立马做了独立的风险评估,找出了XX个流程上的别扭地方,提的建议也都落了地。此外,新监管要求一出来,我们就组织了培训,特别是针对《金融数据安全法》,让一线的客户经理和营运主管都清楚红线在哪里。风险管理工具本身,我们也在不断打磨,RCSA和KRI的运用比以前更贴近业务实际了。

(三)操作风险状况的核心分析

1. 数据背后看到了什么

从数据上看,上半年的情况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风险事件总数XX起,损失金额XX万,整体可控。忧的是,虽然事件数量少了XX%,但平均单笔损失金额却上去了XX%,这主要是被一两笔大额损失事件给拖累了。

换个角度看事件类型,“内部人”的问题(内部欺诈)和“流程”的问题(执行、交付和流程管理失败)还是大头,占了总损失的XX%。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涉及客户和产品层面的风险事件虽然不多,只有XX起,但一旦发生,对银行声誉的冲击往往更大,处理起来更棘手。

KRI指标也亮了几盏“黄灯”。XX项关键指标里,有XX项碰了预警线,比如“柜面业务差错率”、“员工账户异常交易”这些,说明我们基层网点的操作规范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还得再下功夫。

2. 一个必须被记住的案例

四月份XX支行那件事,性质很不好,教训也尤其深刻。

事情不复杂:客户经理赵某,为了个人关系,用一枚假章,以我行名义给外面一家小贷公司开了个假的“履约保函”。结果借款人违约,小贷公司找上门来,把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

追根溯源,问题出在几个层面。首先,赵某本人的职业操守和底线意识是根本原因,这是内因。但往深了想,这不单单是一个员工的问题。我们的印章管理,日常的监督检查是不是真的做到位了?对担保这类非授信业务的流程控制,是不是存在盲区,才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说到底,还是合规文化没有真正深入到每个角落。

这件事给我们全行都提了个醒:风险管理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抓住了具体的“人”和“物”,才算抓住了根本。

(四)对当前内控工作的基本判断

要客观评价我们上半年的内控工作,可以说,“三道防线”的框架是稳的,各条线都在发挥作用。业务部门的一线炮火更猛,风险意识比以前强了;我们二线部门的专业监督作用也体现出来了;审计三线的威慑力也一直在。

当然,成绩背后,一些老问题和新风险依然存在,甚至更隐蔽了。比如,对重点岗位员工的异常行为,我们的排查手段还比较传统,不够“聪明”。再比如,新业务冲得太快,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有时会慢半拍,这很危险。基层执行制度打折扣的现象,也还是老样子。

(五)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往前看,摆在面前的挑战很具体。

第一,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大数据用得越深,模型风险、数据安全这些过去不常提的风险就越突出。我们原来的那套管理办法,有点跟不上了。

第二,外面的骗子越来越“专业”。搞“深度伪造”的,发定制化钓鱼邮件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客户和我们的钱袋子都面临直接威胁。光靠堵是堵不住的。

第三,业务都搬到线上了。手机银行办业务是方便,但原来柜台上那套“当面核实”、“印押双控”的法子在线上怎么落地?这是一个全行业都在求解的难题。

(六)下半年工作怎么干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必须有针对性,能落地。

  1. 必须下猛药治理几个重点领域的风险。以XX支行事件为戒,对全行的印章、重要凭证、授权搞一次“回头看”大检查。同时,要逼着科技部门去优化系统,把非授信业务也给我牢牢地控起来。
  2. 要让风控长出“科技的牙齿”。拉上科技和数据部门,搞出我们自己的线上业务智能风控模型,还有员工异常行为的监测模型。算法和数据怎么用,我们也要随时盯着,不能失控。
  3. 把RCSA这个工具用到极致。再搞一轮全覆盖的自评估,眼睛就盯着线上业务和新产品,确保没有漏网之鱼。KRI指标也得更新,把数字化风险加进去。
  4. 合规文化要天天讲、反复抓。联合人力、纪检,多搞些能触动人心的警示教育。更重要的是,用技术手段把员工“八小时内外”的异常行为管起来,早发现、早处理。

XX分行内控合规部
2025年7月XX日

常见问题
怎么购买
建议购买年度VIP会员,更划算
可以帮忙写吗?代?
可以的,请加老秘微信:dahangbiganzi
老秘原创,已做版权认证,转载请联系老秘~~~违者必究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长摁识别二维码或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在公众号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请扫码公众号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