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引言
各位同事:
今天召开全行反洗钱工作专题培训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监管要求,全面提升我行反洗钱管理水平。当前,国内外反洗钱形势日趋严峻,洗钱手段不断翻新,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作为XX银行分行,我们要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近年来,我行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反洗钱管理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监管要求和先进同业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表现在反洗钱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系统支撑能力有待提升、数据质量有待改善等方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补齐短板,强化管理,推动反洗钱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分行反洗钱管理体系建设
(一)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我行按照"三道防线"要求,构建了完整的反洗钱组织体系。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反洗钱工作承担最终责任,分行设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由行长担任组长,分管副行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合规部门作为反洗钱牵头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全行反洗钱工作。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作为第一道防线,负责本条线、本机构的具体反洗钱工作。内控合规部门作为第二道防线,负责反洗钱监督管理。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对反洗钱工作开展独立检查和评价。
为进一步压实责任,我行建立了条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各业务条线分管行领导是本条线反洗钱工作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和分支机构负责人是本单位反洗钱工作直接责任人。在人员配备上,总、分行层面设置专职反洗钱岗位,各网点配备反洗钱兼职人员,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的反洗钱队伍。
(二)制度建设与流程优化
我行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反洗钱制度体系,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可疑交易监测与报告、名单监控、资料保存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以及涉及公私业务、同业业务等具体操作规程。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开展了制度"立改废"工作,新增《反洗钱黑名单管理办法》《反洗钱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等制度,修订完善了《客户身份识别管理办法》《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现有制度。
在流程优化方面,我们按照"风险为本"原则,对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优化。一是优化开户流程,加强实名制管理和受益所有人识别;二是完善客户风险评级流程,细化评级指标,提高评级准确性;三是改进可疑交易监测流程,提高监测的精准性和效率;四是优化名单监控流程,实现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置。
(三)系统建设与数据治理
反洗钱信息系统是支撑反洗钱工作的重要基础。我行持续加大系统建设投入,目前已建成涵盖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监测、名单监控、风险评级等功能的反洗钱信息系统。今年重点推进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新增智能预警、行为画像、关系图谱等功能模块,进一步提升系统支撑能力。
在数据治理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一是开展客户信息清理整改,重点核实客户身份要素信息;二是完善数据采集机制,规范数据录入标准;三是强化数据质量考核,将数据质量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四是加强系统间数据整合,打通数据孤岛,提升数据应用效能。
(四)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做好反洗钱工作的重要保障。我行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反洗钱考核体系,将反洗钱工作纳入全面风险管理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包括组织管理、制度执行、系统建设、培训教育等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和职务晋升挂钩,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建立了问责机制,对因反洗钱工作不力导致重大风险事件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通过严格考核问责,有效督促各单位重视和落实反洗钱工作。
三、重点业务领域风险防控
(一)对公业务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对公业务是反洗钱工作的重点领域。我们重点关注以下风险点:一是客户身份识别不实,特别是受益所有人识别不到位;二是资金交易背景审查不足,难以判断交易的合理性;三是高风险客户和可疑交易管控不严;四是跨境业务洗钱风险防控不足。
针对上述风险,我们采取了以下管控措施:
- 加强开户管理。严格落实"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强化实地走访核查,准确识别受益所有人,对高风险行业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