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润色修改材料,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说实话,在银行,最让我头疼的就是那些"临时安排"的会议材料。前一秒还在处理客户投诉,下一秒领导微信就来了:"小王,三点钟有个临时会,准备一下咱们支行上半年零售业务的情况,重点说说那个代发工资项目。"看到这种消息,大家第一反应通常是:完了,今天的工作计划又要被打乱了。
老实讲,行里的系统时不时还会卡顿,关键时刻数据导出总是特别慢,更别提那些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材料了。有时候真想对领导说:"能不能提前一天通知啊?"但这话也就在心里想想。银行嘛,临时性工作太多了,尤其是我们这种二级支行,上面要数据,旁边要配合,下面要服务,习惯就好。
不过,这些年摸爬滚打下来,老秘总结出了一套应对这类"紧急任务"的方法,老同事们都管这叫"老秘三分钟公式",说老秘总能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一份不错的材料。坦白说,这真不是什么高深技巧,就是几年来被"逼"出来的生存之道。今天就分享给各位朋友,希望能帮到同样经常被临时会议折磨的你们。
一、材料准备的"321结构法"
首先,老秘的核心方法是"321结构法",这个方法特别适合银行各类临时汇报:
- 3个核心数据:无论什么会议,抓住3个最关键的数据点就够了。比如我们春节期间新增存款1.2亿,新开卡数环比提升32%,代发工资项目完成率达98.6%。这三个数据放在第一页,立刻就能抓住重点。
- 2个对比维度:永远做两个维度的对比——横向(与其他支行或行业平均水平)和纵向(与去年同期或上季度)。这样就能直观展示业绩的相对位置。
老实说,五一前后我们那次季度会,就是用这个方法,把我们支行在对公结算业务方面的表现与鼓楼支行和河西支行做了对比,领导一眼就看出我们在哪些方面领先,哪些方面还有差距。
- 1个案例故事:数据之外,一定要有一个简短但有温度的案例。比如我们与雅居乐地产那个代发工资项目,虽然开始时对方财务部挺抵触的,但通过我们提供的专属服务解决方案,最终不仅签下了代发,还带来了2000多张信用卡的新增。
这个"321结构"真的挺好用,特别是在你只有很短准备时间的情况下。但说句心里话,用好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平时要做好数据积累,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二、"四象限"准备法则
临时会议最怕的就是准备不全面,毕竟不知道领导会问到哪些方面。我的解决方案是准备一个"四象限"框架:
第一象限:成绩亮点 这个不用多说,就是最近工作中的突出成绩。比如我们上个月个人网银激活率从63%提升到了78.5%,这在全市是名列前茅的。又比如我们搞的那个"周末进社区"活动,短短两个周末就新增了300多户对公客户意向。这些都是可以重点突出的。
第二象限:存在问题 坦白讲,这一部分很多同事不愿意写,怕给自己找麻烦。但我的经验是,与其等领导指出问题,不如自己先提出来并准备好解决方案。比如我们信用卡中心和零售部门之间配合不够默契的问题,就是我主动在会上提出来的,反而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第三象限:同业对标 这里就要用到一些行内的"小道消息"了。老实说,我们银行这一行,大家私下的交流还是挺多的。通过朋友圈和各种培训认识的其他银行同事,经常能了解到一些同业的创新做法。比如XX行前段时间推出的那个针对烟草公司的资金管理方案,就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也在尝试针对本地的医药批发企业定制类似的服务。
第四象限:下一步计划 这一部分要写得既有野心又有现实可行性。我通常会列3-5个具体的行动点,而且一定要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可衡量的目标。比如"7月底前完成辖区内50家中小企业的走访,针对性推广我行的票据贴现业务,目标新增贴现额2000万",这样的表述就比"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具体多了。
实话实说,有几次会议我就是拿着这个四象限的框架,打印了一张A4纸带过去的。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信息量和结构化程度反而让领导很满意。记得有一次X分行行长还专门问我要了这个模板,说挺实用的。有需要的可以关注后联系老秘。
三、素材库的"化整为零"管理
这一点可能是我这套"三分钟公式"最核心的部分了。要想在短时间内拿出好材料,平时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我专门建了一个名为"工作素材库"的文件夹,里面按照不同业务条线分了十几个笔记:
- 零售条线:存款、贷款、理财、基金保险、代发工资…
- 对公条线:结算、现金管理、贷款、票据、外汇…
- 内部管理:风控、合规、团队建设、系统问题…
每个笔记里都存有:
- 最新的核心数据(每周五更新一次)
- 近期的工作亮点和问题
- 几个可以随时拿来用的真实案例
- 行业最新动态和政策变化
说句实在话,刚开始坚持这么做还真有点累,尤其是周五加班到很晚的时候,还要挤出时间更新这些数据。记得有一次系统升级,晚上十点才勉强把当天的工作做完,我还硬撑着更新了资料。但这个习惯维持下来后,真的省了我很多临时加班的时间。
最夸张的一次,是去年年底那次全行业务分析会。领导中午12点通知,下午2点开会,要我准备20分钟的汇报。换做以前,这种任务绝对会让我抓狂。但有了这个资料库,我只花了不到15分钟就整合出了一份完整的PPT大纲,然后让实习生小李帮我排了个版,1点45分材料就全部搞定了。说实话,当时连我自己都有点惊讶。
四、表达的"三明治"原则
除了准备好材料,如何在会上简明扼要地表达也很重要。我用的是"三明治"原则:
- 顶层:开门见山,用一句话总结核心成绩或问题
- 中间层:用3-5个要点进行展开,每个要点配一个简短数据或案例
- 底层:用一句话总结下一步行动或建议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银行的汇报文化。我们行里有些老领导最烦那种绕来绕去不说重点的汇报了。用这个"三明治"结构,无论是2分钟的简报还是20分钟的专题汇报,都能让听众很快抓住重点。
坦白说,刚开始用这个方法时,我还担心会不会显得太直接了。但用过几次后发现,领导们反而更喜欢这种不拖泥带水的汇报方式。尤其是我们新来的那位副行长,曾经在会后专门表扬我说:"XX的汇报就是简明扼要,不像有些人废话连篇还抓不住重点。"听到这话,我心里美滋滋的,熬夜整理那些素材库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五、应对临时问题的"缓冲三句话"
最后分享一个小技巧——"缓冲三句话"。这个是应对会上领导突然提问,而你一时没准备的情况。
老实说,不管准备得多充分,总会有些问题是你没想到的。尤其是那种跨部门的综合性问题,有时真的让人措手不及。我的应对方法是准备三个万能的缓冲句式:
- "关于这个问题,从整体趋势来看…"(然后引用你知道的最接近的数据)
- "这个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引用你最熟悉的那部分)
- "这个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前段时间刚好遇到过类似案例…"(引用一个相关案例)
这三句话能给你争取10-15秒的思考时间,同时显得你不是在回避问题。说句心里话,我用这招避过了不少"尴尬时刻"。
最后想说,银行业,临时会议和紧急任务是永远避不开的话题。与其抱怨,不如想办法提高效率。这套"三分钟公式"虽说不上多么高深,但确实是我熬了不少通宵、错过了不少周末家庭聚会才总结出来的。希望能给各位银行战线的你们提供一些帮助。
说到周末加班,这一行啊,确实辛苦,但也有它的意义和价值。只要方法得当,至少能把一些不必要的加班时间省下来,多陪陪家人。
各位战友们,有什么想聊的欢迎留言交流分享哈!毕竟在这个行业,大家都是同一条战线上的伙伴,一起进步才是王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