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度,我行公司银行业务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仍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报告将从对公贷款、对公存款两大业务板块出发,全面总结三季度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对公贷款业务情况
1. 三季度对公贷款增长态势
本季度对公贷款增长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七月份受市场流动性收紧影响,增长较为缓慢;八月中旬后,随着宏观政策逐步发力,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带动了我行对公贷款规模的稳步提升。截至9月底,我行对公贷款余额达XX亿元,较上半年末增长XX亿元,增幅2.93%,完成年度目标的68.7%。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仍是我行贷款投放的主要领域,占比分别为28%、22%和15%。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增速明显,三季度新增贷款12亿元,增幅达到15%,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三季度对公贷款实现了一定增长,但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
(1)市场需求不振,优质客户稀缺。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普遍不强,新增融资需求有限。同时,区域内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部分传统支柱产业客户经营困难,导致我行在寻找优质信贷客户时面临较大压力。
(2)国有企业贷款营销难度加大。一方面,受制于总行对大额贷款的投放限制,我行对大型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行对国有企业的利率优势不再明显,难以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三季度,我行新增国有企业贷款仅8亿元,远低于预期。
(3)大额贷款压降政策执行效果欠佳。为控制风险,总行要求压降大额贷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刀切"现象。部分经营效益良好、还款能力强的优质大客户贷款被动压降,反而保留了一些风险较高的贷款,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了资产质量和收益水平。
(4)不良资产处置占用大量资源。为应对金融监管趋严,我行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然而,一笔不良资产的处置往往需要投入数倍于正常业务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户经理拓展新业务的精力。三季度,我行共处置不良资产7.2亿元,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影响了新增贷款的营销进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