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部工作总结

需要润色修改材料,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2025年, 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金融监管政策持续深化的一年。面对“黑天鹅”与“灰犀牛”交织的复杂外部环境, 风险管理工作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一年来, 在分行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总行风险管理部的悉心指导下, 我部全体同仁始终秉持“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总基调, 全面履行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职能, 成功构建并深化了全面、主动、前瞻的风险管理体系, 为分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 体系先行, 在顶层设计中下好“先手棋”, 风险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我们深知, 有效的风险管理始于科学的顶层设计。一年来, 我们致力于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塑造”转型, 不断完善风险治理架构。

  • 1. 健全“三道防线”协同机制。 我们重新修订了《XX分行风险管理责任矩阵》, 进一步厘清了业务部门(第一道防线)、风险与合规部门(第二道防线)及内审部门(第三道防线)的职责边界。通过建立风险联席会议季报制度, 我们成功推动了三道防线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工作联动。全年共召开4次联席会议, 专题研讨了12项跨条线重大风险议题, 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信息孤岛”和“责任真空”问题, 形成了权责清晰、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的风险管理新格局。
  • 2. 做实风险偏好传导。 我们将总行下达的年度风险偏好声明, 细化分解为分行层面可执行、可计量的5大类、28项关键风险指标(KRIs), 并首次将信贷集中度、操作风险损失率等核心指标与业务部门绩效考核硬性挂钩。特别是在房地产行业风险持续暴露的背景下, 我们主动作为, 将相关行业的授信集中度限额从12%下调至9.5%, 并对存量业务进行了压力测试, 成功引导信贷资源向国家重点支持的绿色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倾斜, 全年压降高风险房地产敞口达3.2亿元。
  • 3. 驱动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我们牵头引进了“鹰眼”智能风险预警系统, 该系统整合了工商、司法、税务、舆情等超过XX个维度的外部数据。系统自7月份上线以来, 已自动推送高风险预警信息420条, 经核实后, 我们成功对15户存在重大潜在风险的客户采取了提前压退、追加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 涉及授信金额X亿元, 真正实现了风险监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二、 授信核心, 在精细管控中筑牢“防火墙”, 资产质量根基持续夯实

信贷风险是银行业务的“牛鼻子”。我们坚持“全流程、穿透式”管理原则, 严守资产质量生命线。

  • 1. 严把“准入关”。 我们对全分行的授信审批流程进行了系统性重检, 新增了对供应链核心企业依赖度、客户实际控制人涉诉情况等5项关键审查要点。全年, 风险管理部共审查信贷申请XXX余笔, 涉及金额XX亿元。其中, 我们坚持原则, 否决了68笔不符合授信政策或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业务, 涉及金额XX亿元, 有效防止了风险的“带病准入”。
  • 2. 守好“监控关”。 我们改变了以往过于依赖客户经理报告的单一模式, 建立了“现场+非现场”相结合的立体化贷后监控体系。全年, 我部风险经理独立或联合客户经理开展重点客户实地走访核查XXX户次, 覆盖全部大额授信客户。同时, 通过“鹰眼”系统和现金流分析模型, 我们对全量存量客户进行风险扫描, 对其中风险分类下调的XX户客户, 逐一出具了风险评估报告, 并制定了“一户一策”的化解方案。
  • 3. 抓实“化解关”。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我们加大了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通过组建“清收突击队”, 采取法律诉讼、债务重组、资产转让等多种手段, 全年累计现金清收不良贷款本息XXX万元, 成功盘活了3户停滞多年的抵债资产, 价值超过XX万元。截至年末, 我分行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85%, 远低于监管和总行下达的控制目标, 资产质量保持在区域同业的优秀水平。

三、 多维并举, 在严密布防中织就“安全网”, 非信贷风险管理成效显著

在巩固信贷风险管理基本盘的同时, 我们高度重视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的防范。

  • 1. 市场风险管理前瞻有效。 针对今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周期带来的利率和汇率波动, 我们每周发布《市场风险观察》, 向分行管理层和相关业务部门提示风险敞口和潜在影响。我们成功指导国际业务部运用远期结售汇等衍生工具, 帮助12家重点进出口企业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 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 2. 操作风险管理抓常抓长。 我们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内控合规深化年”专项排查活动, 通过岗位自查、部门互查和我们牵头的专项检查, 共发现各类操作风险点及内控流程漏洞XX个, 并已全部制定整改计划并跟踪落实。我们还引入了“根本原因分析法”(RCA), 对年内发生的5起典型操作风险事件进行了深度复盘, 形成了案例教材, 在全行进行了警示教育, 有效杜绝了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 3. 反洗钱防线固若金汤。 我们升级了反洗钱监测系统模型, 提升了大额和可疑交易识别的精准度。全年, 我们向监管部门报送可疑交易报告XX份, 其中高质量报告占比超过XX%, 因在打击电信ZP资金链中提供关键线索, 我分行收到了来自地方公安部门的感谢信。

四、 文化浸润, 在价值共识中凝聚“向心力”, 全员风险意识普遍增强

我们认为, 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养成。一年来, 我们致力于推动风险意识从风险管理部门的“专业认知”转变为全行员工的“普遍共识”和“行为自觉”。

  • 我们推出了“合规灯塔”系列培训计划。 摒弃了照本宣科的枯燥模式, 我们邀请了资深法官、外部律师, 结合金融领域真实案例进行“以案说法”式培训, 全年共举办了8场专题讲座, 覆盖员工超过XXX人次。年底的合规知识线上竞赛, 参与率高达98%, 员工平均分较去年提升了近10分。
  • 我们扮演好“业务伙伴”的角色。 我们改变了过去单纯“审批者”和“监督者”的形象, 主动前移风险管理关口, 多次参与到重大项目的早期论证中, 为业务部门提供风险评估和结构设计建议, 帮助他们“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更好地做成业务”。这种从“对立”到“对话”、从“否决”到“赋能”的转变, 极大地提升了风险管理部门的价值认同感。

五、 反思不足与未来展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挑战:一是面对AI、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新型风险, 我们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尚显不足;二是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 特别是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能力, 与先进同业相比仍有差距;三是跨市场、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风险日益复杂, 我们的穿透式管理工具和方法仍需完善。

道虽迩, 不行不至;事虽小, 不为不成。展望2026年, 风险管理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我们将紧紧围绕分行战略部署, 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 一是深化科技赋能,  探索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欺诈风险实时拦截模型。
  • 二是聚焦绿色金融, 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E&S)评估体系。
  • 三是强化人才培养,  选派骨干参加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等专业认证培训, 打造专家型风险管理团队。

新的一年, 风险管理部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 当好分行稳健经营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为分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常见问题
怎么购买
建议购买年度VIP会员,更划算
可以帮忙写吗?代?
可以的,请加老秘微信:dahangbiganzi
老秘原创,已做版权认证,转载请联系老秘~~~违者必究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长摁识别二维码或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在公众号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请扫码公众号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