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柜员”改名为“客服经理”的真相

需要润色修改材料,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最近我们行里最不值钱的, 估计就是“经理”这两个字了。

那天开完晨会, 行长把我们几个柜员单独留下, 满脸红光地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啊, 以后你们的岗位名称, 就叫‘客户服务经理’了!听听, 多洋气, 多有面子!”

果然, 行长下一句就是:“大家要对得起这个称呼, 以后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主动营销, 服务转型……”

这不就是孙悟空那个“弼马温”吗?嫌名字不好听, 给你换个“御马监总管”的牌子挂上, 干的还是养马的活儿, 但要你拿出“总管”的觉悟来。

怎么, 换个马甲, 我就不认识你了?

01. 一场只有自嗨的“升职”

改名这事儿还有半毛钱用处吗?

客户不知道, 老大爷老大妈进来, 照样扯着嗓子喊:“哎, 里边那个小伙子, 给我取两百块钱!” 你敢让他改口叫你“王经理”吗?你试试, 他准以为你是搞推销的, 白眼能翻到天上去。

同事不认账, 后台要个授权, 还是老样子:“柜台那个谁, 过来一下。” 在他们眼里, 你就是个盖章、点钱、扫脸的“人形端口”, 名字再花哨, 也还是那个干杂活的。

最逗的是, 连监控都比我们自己清醒。摄像头底下, 你还是那个一举一动都被规矩框死的“柜员”, 离柜要报备, 喝水要侧身, 一天下来腰都快断了, 哪有半点“经理”的潇洒?

说白了, 这场改名运动, 就是一场领导们关起门来, 自导自演、自我感动的“口头提拔”。

他们以为给了你一个好听的头衔, 你就能感恩戴德, 任劳任怨。他们不知道, 我们心里跟明镜似的:“Title升级了, 工资条咋没收到通知呢?”

02. 一次“加量不加价”的阳谋

我最怕的, 不是干活累, 而是这种被人当傻子一样糊弄的感觉。

以前当柜员, 职责特单纯, 钱算对, 章盖对, 一天就算功德圆满。现在倒好, 顶着“客服经理”的名头, 你就是个“全能战斗机”。

你看看现在的工作内容:

  • 高柜的活儿是你的, 存取款、挂失、打流水, 一分钱不能错。
  • 低柜的活儿也成你的了, 有人咨询理财, 你得第一个冲上去, “姐, 我们这有款产品, 了解一下?”
  • 营销的活儿更是你的, “开门红”期间, 存款拉了多少?手机银行绑了几张卡?这都成了你的“经理”业绩。

以前是要业绩, 现在是要“演”绩。你得演出一个无所不能、充满激情的样子, 才能对得起这虚无缥缈的三个字。

可结果呢?中收(中间业务收入)上去了, 功劳是客户经理的;存款规模大了, 功劳是行长的;网点评上先进了, 功劳是大家的。

唯独你, 那个“客服经理”, 在月底因为差某个任务被扣掉300块绩效的时候, 才会深刻地意识到:“经理”是个形容词, 用来形容你该干更多活;“柜员”才是你的名词, 定义了你只能拿这点钱。

03. 一个“喂不饱”的责任陷阱

银行这地方, 为啥这么热衷于搞这种“文字游戏”?

既想让柜员承担起营销的责任, 又不想付出真金白银的营销成本和激励。那咋办?改名呗!成本最低, 见效最“快”。

这就是把一线柜员, 活生生变成了“柜面销售人质”。 你被绑在那个一米五的柜台后面, 不仅要保证操作不出风险, 还得想方设法把每一个来办业务的客户, 转化成你的销售业绩。

责任, 在不知不觉中被无限放大了。

以前, 业务办错了是操作风险;现在, 客户没维护好、产品没推出去, 成了你的“服务能力”问题。

这口锅, 扣得又大又圆, 还让你没话说。谁让你是“经理”呢?

那个所谓的“客服经理”头衔, 说穿了, 不过是银行发给我们这些基层牛马的——“全能工具人资格证”罢了。

你觉得呢?也欢迎来评论区聊聊,你们行里”又起了啥好听的新名字?背着一些什么哭笑不得的KPI?大家比比,看谁家的“取名”水平更高。

常见问题
怎么购买
建议购买年度VIP会员,更划算
可以帮忙写吗?代?
可以的,请加老秘微信:dahangbiganzi
老秘原创,已做版权认证,转载请联系老秘~~~违者必究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长摁识别二维码或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在公众号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请扫码公众号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