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最大的悲哀:让一群“假装在打仗”的人,去指挥那些“真正上战场”的兵

需要润色、写材料,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那天,一个在银行炮火里摸爬滚打了十年的朋友,喝完第三杯酒,突然对我说:

“你知道吗?我们现在每天,都是在被一群没带过兵的人,指挥着去打仗。”

我一瞬间愣住了。没有反驳,只有一种被击中后的灵魂共振。

这句话,太狠,也太真了。它几乎解释了当下银行基层80%的痛苦、内耗与疲惫的根源。

业务难做,客户难缠,这些都是“战场”上的常规炮火。真正让士兵们心寒的,是回头一看,发现你的“指挥官”,甚至没摸过枪。

(深度解读 )

战场上的三种“伪将”,你遇到过几个?

银行的战场上,炮火连天。但我们的指挥部里,却坐着这样几类“将军”:

第一种:“PPT型”参谋官。

他没签过一份真实的合同,却能把“全流程风险管控”的PPT做得花团锦簇;他没接过一个客户的投诉电话,却能高谈阔论“客户体验的闭环逻辑”。你问他业务细节,他引经据典;你问他客户痛点,他开始谈“顶层设计”。

他不是来解决问题的,他是来证明自己“看起来很懂”的。

第二种:“遥控器型”战地记者。

他永远站在离战场最远的瞭望塔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况。他最擅长三件事:听汇报,转文件,追KPI。

前线打得好,他在总结会上慷慨激昂:“这都是在我的英明领导和战略部署下…”;前线出了问题,他第一时间撇清关系:“我早就强调过,是你们执行力不到位!”

他从不沾炮火的灰,却总想分胜利的功。他的工作成果,只存在于年终总结和汇报材料里。

第三种:“向上管理型”文艺兵。

在如今的战场上,最快的晋升路径,不是战功,而是“演技”。

  • 会“演”: 领导的讲话,第一时间点赞转发,心得体会写得比谁都快。

  • 会“说”: 会议上,紧跟领导思路,善于“表态发言”,永远政治正确。

  • 会“装”: 对打赢一场仗没兴趣,但对“如何体现自己在这场仗里的价值”兴致盎然。

他们最怕的,是你这种只知道埋头冲锋的“愣头青”。因为你的认真,会衬托出他们的心虚。

**(结尾升华与互动 E

为什么会这样?

这才是最扎心的地方。因为银行的这片土壤,正在进行一场**“逆向淘汰”**。

它奖励的,不是那些能攻城拔寨的猛将,而是那些擅长在后方唱赞歌、做汇报的“戏精”。久而久之,真正上战场的人,越来越沉默,越来越疲惫。

他们的累,不是来自于敌人的炮火,而是来自于友军的“内耗”。

他们的躺平,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看清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一把烂伞,遮不住雨;一个伪将,带不赢兵。

当冲锋的士兵,发现自己的身后空无一人,甚至还要防备来自“指挥部”的冷箭时,他除了放下武器,还能做什么呢?

所以,别再问基层为什么士气低落了。

你得先问问你的指挥部里——

到底还剩下几个,真正敢上战场、会打胜仗、愿与士兵共存亡的人?

评论区,留给所有仍在前线浴血奋战的银行人。

常见问题
怎么购买
建议购买年度VIP会员,更划算
可以帮忙写吗?代?
可以的,请加老秘微信:dahangbiganzi
老秘原创,已做版权认证,转载请联系老秘~~~违者必究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长摁识别二维码或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在公众号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请扫码公众号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