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润色修改材料,联系老秘
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很多银行人,一半的命,都是折损在会议室里的
尤其是跟着那种“伪高管”开会,简直就是一场漫长的、公开的、合法的“谋杀”
一、他们的“开会”,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自我表演”
你有没有发现,咱们行里总有那么一类领导,他的工作,就是“开会”
上午开晨会,下午开夕会,周一开例会,季度开启动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另一个会议室的路上
你以为他很忙?
不,他只是在“扮演”很忙
他们的会,没有结论的很多。一个议题,从“底层逻辑”谈到“顶层设计”,从“战略抓手”聊到“生态闭环”,把一句人话能说明白的事儿,绕成一本谁也看不懂的天书
三个小时下来,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困难还是那个困难,但他在会上那种“运筹帷幄”的姿态,已经深深烙在了大领导的脑海里
会议,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向更高层证明“我很有用,我在干活”
至于我们这些参会的人?我们只是他这场“独角戏”里,负责鼓掌和点头的道具
二、他们离市场十万八千里,却总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
这种“伪高管”最可怕的地方,是他们早就“瞎了”
他们多年没去过一线网点,几年没亲自办过一笔业务了?他们对客户的理解,全部来自于下属美化过的PPT
据传曾经,某行总行一个领导下来调研,大家跟他反映,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我们的手机银行APP难用,流程反人类
你猜他怎么说?
他眉头一皱,说:“这是竞对的恶意抹黑!是有人在带节奏!我们的产品,错就错在太优秀了,动了别人的蛋糕!”
想必很多人当时就心凉了半截
当一个组织的领导,开始把所有的外部批评都当成“黑公关”,把所有的内部问题都归结为“执行力差”的时候,这个组织,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他们亲手建起了一堵高墙,把所有真实的声音都挡在了外面,然后在墙里面,继续做着“天下第一”的美梦
三、他们是“死海”,也是“套娃”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你们行里,那些真正有本事、敢说真话的“牛人”,干不了几年就都走了?而那些只会看眼色、和稀泥的“老油条”,却越爬越高?
这就叫“死海效应”
当一个组织里,只会开会、只会迎合上级的“伪高管”越来越多,整个组织的“盐分”就太高了。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好鱼”,在这种环境里活不下去,只能被迫游走。最后剩下的,只有那些最耐盐碱、最会划水的“浮游生物”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他们绝对不会招比自己强的人。
这就形成了“套娃现象”
一个70分的领导,会招一个60分的下属;那个60分的,再招一个50分的。一层一层套下去,整个团队的能力越来越差,最后变成一窝只会听话、不会干活的“小白兔”。
老秘的叨叨:
银行人不怕忙,不怕累,我们最怕的,是这种把所有人的时间、精力和才华,都消耗在无意义的会议和汇报里的“内耗”。
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表现而表现。
当一个银行开始用“开会时长”来衡量一个干部的价值时,它就已经病入膏肓了。
而我们,就是被这群“伪高管”,活活耗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