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润色修改材料,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最近, 上海法院的一张开庭公告, 在很多银行人的群里, 炸开了锅。
公告上, 密密麻麻地写着, 某家银行(具体名称就不说了), 因为劳动纠纷, 被二十多个前员工, 集体告上了法庭。
很多银行人看到这消息, 在群里评论的一个词:该!
一、在职时当“家人”, 离职时当“仇人”, 这套戏演不腻吗?
银行最擅长的是什么?是给你灌迷魂汤。
入职的时候, 跟你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开会的时候, 跟你讲“要有主人翁精神”;让你加班的时候, 跟你谈“奉献和格局”。
听着是不是特别温暖?
但等你没有利用价值了, 或者他们想让你“滚蛋”的时候, 你才会发现, 这个“家”翻脸比翻书还快。
他们不会直接裁你, 那多没水平, 还显得自己不仗义。他们最擅长的, 是“请”你自己滚。
怎么请?
先给你调岗, 把你从熟悉的岗位, 调到一个你听都没听过的部门, 或者一个离家几十上百公里的山沟网点。美其名曰“人才优化配置”。
然后, 给你下达一些“神仙”都完不成的指标, 天天开会敲打你, 月月绩效扣光你。
他们不会骂你, 但会用一百种合规的方式, 让你心态崩溃, 让你怀疑人生, 直到你受不了, 自己打出那份辞职报告。
一套操作下来, 既达到了裁员的目的, 还省下了一大笔赔偿金, 这才是银行真正的“管理艺术”。
二、你跟银行谈“情分”, 银行跟你谈“FL下限”
当然了, 也有躲不过去, 必须裁员的时候。这时候, 银行的另一副嘴脸就露出来了。
人家外资行裁员, 光明正大, N+6, N+8, 赔偿给得足足的, 让你走也走得体面。
我们有些内资行呢?
跟你谈赔偿, 就一个字:“N”。
也就是按劳动法规定的最低标准, 你干了几年, 就赔你几个月工资, 一分不多, 一毛不少。
你跟他说, 我在你这儿熬了十年,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他跟你说:“我们一切按FL办事。”
你跟他说, 别的行都是N+3、N+5, 你这才给N, 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他还是那句话:“我们一切按FL办事。”
看到了吗?需要你奉献的时候, 他跟你谈“情分”;需要他给钱的时候, 他跟你谈“FL”。
这不叫“合规”, 这叫“踩着法律的底线耍流氓”。
三、别笑他们“傻”, 他们是在为所有还忍着的人“出气”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 这二十多个人是不是傻?离职了还跟老东家撕破脸, 以后还想不想在这个圈子里混了?
我告诉你, 他们不是傻, 他们是“忍无可忍”。
在银行里,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肚子火。为那些莫名其妙的罚款, 为那些半夜三更的会议, 为那些被抢走的功劳, 为那些画了几十年都兑现不了的大饼。
但我们在职, 我们有房贷车贷, 我们不敢说, 不敢闹。
而这些离职的兄弟姊妹们, 他们已经卸下了枷锁。他们今天站出来, 把银行告上法庭, 看似是为了自己那点赔偿金, 实际上, 他们是在替所有还留在银行里、还忍气吞声的我们, 狠狠地扇了XX银行一个耳光。
这场官司, 无论输赢, 其实都已经赢了。
它至少撕开了银行那“光鲜亮丽”的外袍, 让我们看到了里面藏着的冷漠和算计。
他们今天流的血, 就是为了让明天还留在里面的人, 活得稍微有点人样。
向这二十多位“离职后才敢说真话”的勇士, 敬个礼。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记录着那些不公,那些无奈,那些被“奉献”的日日夜夜。
你心里那本账,最让你意难平的一笔是什么?
请在评论区讲出那个瞬间。让我们看看,这堵沉默的高墙背后,到底有多少双不甘的眼睛。
把这篇文章转给你信得过的人,不是为了抱怨,而是为了让彼此知道,不是一个人在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