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润色修改材料,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王总, 生产线调试得怎么样了?资金上还有没有缺口?”在本地龙头企业——XX药业有限公司崭新的自动化车间里, XX农商行(X银行)的客户经理小李正在进行贷后回访。机器的轻微轰鸣声中, 一股淡淡的药香弥漫开来。仅仅几个月前, 这里还是一片因资金瓶颈而迟迟未能启动的空置厂房。
这幅从“蓝图”变为“坦途”的生动图景, 正是XX农商行(X银行)以金融之力深耕县域沃土的一个鲜活切片。他们摒弃了传统的“坐堂等贷”, 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产业一线, 创新构建起涵盖“广度、深度、温度”的“三度”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县域经济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翻开该行的信贷台账, 一串厚重的数据力证了其深耕实体的决心:截至X月末, 全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XXX亿元, 较年初净增近XX亿元, 服务实体客户超X万户。
拓宽服务“广度”:织密一张“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网
金融服务的生命力在于覆盖。为破解边远地区、弱势群体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XX农商行(X银行)坚持“物理网点+数字渠道”双轮驱动, 全力织密一张“无处不在”的服务网络。在线下, 稳步推进服务网点下沉, 在全县所有乡镇设立便民服务点, 将金融柜台真正搬到百姓家门口;在线上, 大力推广手机银行及“一码贷”专属申贷平台,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以前办贷款, 光来回镇上就得半天。现在好了, 农商行(X银行)的客户经理直接把服务送到了田埂上, 手机扫个码, 几分钟就知道能贷多少, 真是想都没想到!”家住偏远山区王家坳村的果农老张, 通过“一码贷”获得的X万元贷款, 顺利解决了自家果园购买有机肥的资金难题, 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数字化普惠带来的深刻变革。
挖掘服务“深度”:打造一个“精准滴灌”的产业助推器
如果说广度是基础, 那么深度则决定了服务的质效。XX农商行(X银行)拒绝“大水漫灌”, 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和关键领域, 全力打造“精准滴灌”的产业助-推-器。该行主动与县农业农村局、工商联等部门开展党建共建, 动态获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实施“一企一策”的精准对接。
针对当地的特色中药材产业, 该行创新推出“药农贷”专属信用产品, 有效解决了种植户缺乏传统抵押物的融资瓶颈。本地龙头企业——XX药业有限公司, 正是在该行一笔XXX万元“产业升级贷”的助力下, 引进了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
提升服务“温度”:构建一种“有情有义”的伙伴式关系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它不仅帮我们扩大了产能, 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份扎根家乡、做大做强产业链的宝贵信心!”公司负责人王总感慨道。这份被反复提及的“信心”, 恰恰源于XX农商行(XX银行)在服务中倾注的“温度”。
XX农商行(X银行)坚信, 金融服务不应是冰冷数字的传递, 而应是与客户休戚与共、携手成长的伙伴关系的构建。为此, 他们将更多的“人情味”融入了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急、周转快”的特点, 该行设立“小微服务绿色通道”, 将平均办贷时长压缩近XX%, 并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服务, 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客群, 该行组建“红色金融服务队”, 常态化提供上门激活社保卡、讲解防诈骗知识等延伸服务, 将银行的关怀送到床头炕边。
“下一步, XX农商行(银行)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 ”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XXX表示, “我们将持续深化‘三度’服务体系, 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 当好县域经济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新篇章贡献源源不断的农商力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