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润色修改材料,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一场永不打烊的“自我榨干
说真的,很多农商现在流传一句话:“地球不爆炸,竞赛不放假。”
每年不搞个三五场“大会战”,领导就觉得对不起他那个位置。
🗓️ 你看这个节奏:
- 一季度叫“开门红”,口号是“超越去年,再翻一番!”
- 二季度叫“夏季攻势”,目标是“填平洼地,使命必达!”
- 三季度叫“百日冲刺”,横幅拉满,鸡血打足,天天陪访,夜夜动员。
- 四季度叫“年终收官”,那更是总决战,通报、约谈、表态发言……一套组合拳下来,让你怀疑人生。
你敢说个“累”字?
领导马上给你扣个帽子:“小同志,你这思想很有问题啊,年轻人就是要奋斗!”
你敢请个病假?
行长能用眼神把你钉在墙上:“团队都在拼,你这时候掉链子?”
结果呢?奋斗没换来福报,换来了一身“工伤”:颈椎病、胃病、甲状腺结节、重度焦虑……
这哪是调动积极性?这根本是把人当成消耗品,用完就扔。
最可怕的,是它杀死了你的价值感
如果只是身体累,那咬咬牙,也许还能扛。
但“劳动竞赛”最恶毒的地方在于,它在精神上绑架你,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人”**。
- 完不成任务,你就是废物。
- 拉不来存款,你就是懒汉。
- 数据不好看,你就是团队的罪人。
最让人心寒的是什么?是不公。
那些真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老老实实跑客户、做业务的“老黄牛”,活得越来越像个笑话。
而那些有资源的“关系户”,打几个电话,叫亲戚朋友帮个忙,指标轻松完成,转头就在表彰大会上成了“营销标兵”,胸前戴着大红花,从行长手里接过奖状和奖金。
你在台下看着,心里是什么滋味?
说白了,所谓的“劳动竞赛”:
对老实人,是“劳动”;
对关系户,是“竞赛”;
对领导,是“政绩”。
一个干了快十年的老客户经理曾经说:“我孩子都上小学了,已经习惯我周末不在家。有一次她问我,‘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跟妈妈?’ 我当时就绷不住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解释,我只是在为了一个完不成的任务,活成了一个不着家的人。”
这,就是劳动竞赛的代价。它不仅榨干你的身体,掏空你的钱包,更是在诛你的心。
破局锦囊:与其内耗,不如“自救
我知道,骂没用,抱怨更没用。
身在局中,我们能怎么办?我这“老秘”给你掏心窝子,说三条能保命的建议。
1. 精神松绑:分清“工作”与“政绩”
记住,完成基础任务,对得起工资,是你的工作。但那些层层加码、高到天上的竞赛指标,那是领导的政绩。你没必要为了别人的前途,去透支自己的生命。心态上先解绑,别再用领导的PUA来内耗自己。
2. 行动防御:建立你的“防身账本”
从今天起,准备个小本本或备忘录,我管它叫“防身账本”。记下:
- 为完成任务,你自掏腰包的所有开销(贴息、请客、交通费)。
- 所有的加班时间,具体到几点几分。
- 领导画过的所有大饼和不合理的要求(最好有截图)。
这不为别的,只为在年终考核、领导谈话时,当他指责你“不够努力”时,你可以平静地把账本翻开,告诉他:“领导,我的努力,都在这里,它是有成本的。” 这是你的底气。
3. 能力外挂:把10%的时间投资给自己
我知道你很忙,但再忙,每天也要挤出半小时。把跑那些无效客户的时间,分10%出来,投资在自己身上。
- 去学个视频剪辑,搞搞自媒体。
- 去研究一下理财,别让自己的钱躺着睡大觉(现在的行情,这条还是忽略吧)。
- 去考个有含金量的证,为跳槽做准备。
记住,银行给你的只是一个岗位,能给你未来的,只有你自己。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
这些年,我亲眼看到太多有能力、有热情的年轻人,被一场场无休止的竞赛磨平了棱角,耗尽了心力,最后选择了离开。
干活的人走了,心就凉了。
一个连最基层员工的生存和尊严都无法保障的行,它的“竞赛”再热闹,也只是一场虚假的繁荣。
记住,你不是工具,你是人。
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值得被尊重的人。
#今日互动#
你经历过最奇葩的“劳动竞赛”是什么?
在评论区,我们聊聊那些年,我们一起扛过的荒唐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