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行空降的年轻人,请别把基层当秀场,基层需要的是能打仗的行长

需要润色修改材料,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很多银行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隔一两年, 总会有一批陌生的年轻面孔, 像候鸟一样准时地“南迁”到银行的基层支行, 挂上“副行长”的头衔。他们简历光鲜, 名校毕业, 总行核心部门背景, 张口闭口都是“顶层设计”和“战略闭环”。

一开始, 大家还挺期待, 以为来了能带来新思路的“神仙”。时间一长才发现, 神仙是来渡劫的, 基层是他们的“劫”。

基层不是他们的战场, 是他们的秀场。

一、他们不关心存贷, 只关心“创新”

你跟他说这个月存款任务还差三百万, 急得嘴角冒泡。他听完点点头, 然后反问你:“我们那个‘数字化赋能小微企业’的试点项目, 材料写得怎么样了?”

说白了, 存贷比、不良率这些硬骨头, 啃下来费力不讨好, 还容易暴露业务短板。但搞个“创新项目”, 就不一样了。名字要足够花哨, 最好带上“生态”、“平台”、“赋能”这些词。再攒一帮人, 天天开会, 写PPT, 搞汇报。项目本身能不能落地、有没有收益不重要, 重要的是过程要“看起来很努力”, 成果要“听起来很高级”。

等总结汇报一交, 项目往那一扔, 拍拍屁股回总行了。基层支行呢?留下一堆半死不活的项目, 还得想办法跟客户解释:“王总, 那个XX平台我们暂时不维护了……”

二、他们负责“仰望星空”, 基层支行负责“脚踩泥泞”

开晨会, 他们引经据典, 从宏观经济讲到监管趋势, 能把一个简单的营销活动拔高到“践行普惠金融”的战略层面。听得大家云里雾里, 又不好意思说听不懂。

可一到具体业务, 就露馅了。客户因为一笔贷款审批流程慢了在大堂发火, 你去请示, 他让你“先安抚客户情绪, 同步优化处理流程”。这话说的滴水不漏, 但等于什么都没说。最后还得是咱们这些老员工, 陪着笑脸、动用私人关系去分行催。

这叫什么?这就叫他们负责把事情“说得漂亮”, 基层负责把事情“做得踏实”。他们负责“仰望星空”, 基层负责“脚踩泥泞”。

三、他们是来“镀金”的, 不是来“扎根”的

最让人心里不舒服的, 其实不是业务上的生疏, 而是那种若有若无的“过客”心态。

他们很少跟我们一起去跑那些难缠的客户, 也很少在下班后一起吃路边摊、聊家常。他们的圈子在总行, 未来的规划也在总行。支行, 不过是他们职业生涯地图上一个必须打卡的“新手村”。

所以, 他们不会真的为支行未来三五年的发展去死磕, 不会为某个员工的职业发展去真心铺路。他们的核心任务, 是在这一两年的任期内, 攒够几件漂亮的“政绩”, 不出安全事故, 然后顺利地带着一份“基层管理经验”的履历, 回到属于他们的地方。

老秘评论

我们不怕领导年轻, 我们怕的是“快闪式”的领导。

说到底, 这帮总行来的年轻人, 就像是总行派来基层的“履历体验官”。他们来体验生活, 体验权力, 体验一份可以写进晋升报告里的“基层经验”,输出一份漂亮的履历。

体验结束, 他们收获了完美的履历, 然后飞向更高的枝头。而这些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十年、二十年的人, 抬头看着这群“候鸟”飞过, 然后低下头, 继续干着手里永远干不完的活儿。

常见问题
怎么购买
建议购买年度VIP会员,更划算
可以帮忙写吗?代?
可以的,请加老秘微信:dahangbiganzi
老秘原创,已做版权认证,转载请联系老秘~~~违者必究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长摁识别二维码或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在公众号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请扫码公众号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