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润色修改材料, 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先来做个灵魂拷问:
你手里, 有没有那么一两个“铁杆客户”?
你们关系好得像兄弟(姐妹), 逢年过节, 你送的茶叶他都说“还是你懂我”;Ta家里有点啥事, 也愿意找你聊两句。你觉得你们的客情关系, 已经“铁到家”了。
但唯独在一件事上, Ta永远“装聋作哑”——转介绍客户。
你旁敲侧击好几次, “王哥, 您身边朋友要是有理财需求, 多想着弟弟啊。” 他总是“好好好, 一定一定”, 然后就没了下文。
你是不是特想不通?甚至有点心寒?觉得“我对他这么好, 他怎么就不愿意帮我一把?”
兄弟, 打住!
今天我这老秘就给你捅破这层窗户纸。我告诉你, 客户不给你转介绍, 99%的情况下, 不是因为你服务不好, 也不是因为他人品不行。
而是因为, 你的请求, 让他下意识地感觉到了“风险”。
⚠️ 核心洞察:客户帮你转介绍, 是一场“社交冒险”
你得先明白一个底层逻辑:
客户把他圈子里的朋友介绍给你, 这绝不是打个电话那么简单。本质上, 他是在用自己的人品和信誉, 为你做“背书”。
这是一场“社交冒险”!赌注就是他自己在朋友圈里的面子和信任。
既然是冒险, 他就会下意识地评估风险。如果风险太大, 收益太小, 那他最理性的选择, 就是“打哈哈”, 维持现状。
那么, 他到底在怕什么?主要就是以下这三大风险。
风险一:专业的“翻车”风险
这是最致命的一点。
你扪心自问一下, 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真的足够“专业”吗?
很多客户经理所谓的“关系好”, 是“情感上的好”, 而不是“专业上的信赖”**。
- 情感上的好: 你会陪他聊天, 会关心他孩子上学, 会送点小礼品。他觉得你“这人不错, 会来事儿”。
- 专业上的信赖: 他觉得你对市场有独到见解, 你推荐的产品逻辑清晰, 你能帮他实实在在地规避风险, 赚到钱。他觉得你“这人很牛, 靠得住”。
如果你只是前者, 他怎么敢把你介绍给朋友?
万一他朋友买了你推荐的基金, 亏了怎么办?万一你办业务流程出了点小差错, 让他朋友觉得不专业怎么办?
到时候, 他朋友埋怨的不是你, 而是他:“老王, 你这介绍的什么人啊?太不靠谱了!”
一次“翻车”, 就足以让他社会性死亡。这个风险, 他冒不起。
风险二:隐私的“暴露”风险
你有没有想过, 客户为什么愿意跟你聊他家里的事?
因为你们是“一对一”的关系。他觉得安全。
但转介绍, 意味着**“一对多”**。
他把朋友A介绍给你, 你就知道了A的资产状况。万一哪天A和他一起吃饭, 说漏了嘴, 他的财务隐私不就在小圈子里暴露了吗?
富人都极其看重隐私。他不愿意因为帮你一个忙, 而让自己和他朋友的“底裤”, 都暴露在你这个“局外人”面前。
更深一层是, 他不知道你的人品是否靠谱到能管住嘴。 你会不会哪天跟另一个客户, 把他当成案例给讲了?
这种不确定性, 就是风险。
风险三:人情的“透支”风险
这是最被我们忽略的一点。
你以为你跟客户关系好, 让他帮个忙是顺水人情。
但在客户心里, “人情”是一个需要计算的账户。
他今天帮你介绍个客户, 这个人情就用掉了。万一将来他有更重要, 更麻烦的事需要你帮忙(比如一笔紧急的贷款审批), 你还能像以前一样尽心尽力吗?
他会想:“我是不是把最重要的人情, 用在了一件对我自己没啥好处的小事上?”
很多时候, 客户不帮你, 不是不愿, 而是想把这份“人情”, 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用。
💡 破局锦囊:让转介绍从“求人”变成“帮人”
好了, 分析完风险, 那到底该怎么办?
关键就一句话:降低客户的风险感知, 提升他的“安全感”和“价值感”。
别再傻傻地直接要客户了, 试试下面这三个“心锚”话术:
1. 塑造专业, 给足“确定性”:
- 别说: “王哥, 帮我介绍点客户呗。”
- 要说: “王哥, 最近市场波动挺大, 我上周刚帮我另一个客户(可以说得模糊一点, 比如‘做外贸的李总’)做了一个资产隔离的方案, 效果特别好, 帮他规避了一个大坑。您看您身边朋友, 要是有对这方面风险担心的, 可以让他跟我聊聊, 就当交个朋友, 不做业务没关系。”
- 目的: 这句话传递了三个信息:我很专业(有成功案例), 我很靠谱(帮人规避风险), 我没压力(不强求成交)。瞬间打消客户的“翻车”顾虑。
2. 聚焦服务, 而非“客户”本身:
- 别说: “把您朋友微信推给我呗。”
- 要说: “王哥, 我最近整理了一份《关于当前利率环境下, 家庭资产配置的避坑指南》, 我觉得写得还挺实在。您要是觉得有用, 可以分享给您觉得有需要的朋友, 对他们应该有帮助。”
- 目的: 你不是在索要客户, 而是在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服务。客户转发的不再是你这个人, 而是一份有用的“干货”。他的行为从“社交冒险”变成了“价值分享”, 风险感几乎为零。
3. 创造一个“帮他朋友”的理由:
- 找个时机说: “王哥, 咱们行最近针对您这个级别的VIP客户, 有一个小福利, 就是可以邀请一位朋友, 一起来参加我们下个月的XX专家讲座/品酒会, 名额有限, 我特地给您留了一个, 您看您有没有朋友感兴趣?”
- 目的: 你把“帮我”这个诉求, 巧妙地转化成了“帮你朋友”的一个机会。他不再是欠你人情, 反而是利用自己的资源, 给了朋友一个人情。他何乐而不为?
最后的最后, 老秘想说:
客户关系, 不是靠喝酒送礼“搞”出来的(不过最近干扣面都不敢吃了哈,也不用喝酒了), 而是靠价值和信任“养”出来的。
别再纠结于那个不给你介绍客户的“铁杆客户”了。
从今天起, 把自己修炼成一个让他觉得“把你介绍给朋友, 是他特有面子的一件事”的专家。
到那时, 转介绍, 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今日互动#
在客户转介绍这件事上, 你踩过最大的坑是什么?
在评论区, 分享你的血泪史或独门秘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