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润色修改材料, 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朋友们, 是否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你花尽心思写了一篇满意的报告
然后你满怀期待地把它送到了行长办公室, 行长看了后问你三个问题:
“你到底想说啥?”
“重点是哪几条?”
“所以, 我到底该拍板干什么?”
听到这些, 你是不是觉得透心凉
一份让领导看得“爽”的材料, 它不应该是一本需要他费尽心力去“寻宝” 它应该是一份我们提前为他精心绘制好的“藏宝图”。 就是能让行长 一眼就看到那个最闪亮的“宝藏”——也就是那个需要他拍板的“结论”
下面来看“藏宝图”, 到底该怎么写
“藏宝图”心法第一重:先画“藏宝点”, 再画“路线图”
你必须先说“所以”, 再说“因为”
你想想, 行长的时间是以“分钟”来计算的。他最宝贵的, 就是注意力。你必须在报告的前三十秒之内, 就把那个最核心的“藏宝点”, 也就是你的核心观点和核心建议, 像一颗钉子一样, “Duang”地一下, 直接钉在他的脑子里!
我们来看个对比, 感受一下什么叫“天壤之别”。
-
“阅读理解式”的开头:
“为贯彻落实总行关于零售业务转型的战略部署, 近期我部门对A市的同业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 A、B、C三家主要竞争对手, 均已在年轻客群的社交化获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处省略三千字分析)……因此, 我们建议, 我行……”
-
“藏宝图式”的开头:
核心观点: 我行在年轻客群市场的占有率正面临被主要竞争对手“蚕食”的严峻挑战, 传统获客模式已基本失效。
核心建议: 建议立即批准启动‘XX社交化获客专项行动’, 首期预算XX万元, 预计可在半年内实现新增XX岁以下年轻客户XX万户的目标。
主要依据如下:
看明白了吗?第二种写法, 领导根本不需要看完全文。他只用看开头这几行加粗的黑体字, 就能立刻明白:出了什么事?我该怎么办?要花多少钱?能换回什么?
当他心里有了这个“底”之后, -
他才会有兴趣、有目的地, 去翻看你后面的那些详细的“路线图”和“证据链”
“藏宝图”心法第二重:在每个“路口”, 都要立一块“黄金路牌”
最后一步, 也是画龙点睛的一步
光有“主干道”还不够, 你还需要在每一个关键的“逻辑路口”, 为领导竖起一块块金光闪闪、一目了然的“黄金路牌”
这个所谓的“路牌”, 就是对你材料中那些最核心、最要命的“要点”, 进行“可视化”和“强制性”**的突出
怎么突出?
-
“翻译”数据, 不说数字说观点
- 蠢笨的写法: “我行30岁以下客户占比为15%, A银行为25%, B银行为28%”
- 聪明的写法: “警报:我行年轻客群占比(15%), 已不足主要竞争对手(平均26.5%)的六成, 客户断层风险迫在眉睫”
-
“屠宰”段落, 不说废话说金句
- 把你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最想表达的那个核心意思, 给我提炼成一句不超过20个字的“小标题”或者“黑体字金句”, 放在段首!让领导一眼就能扫到
-
“善用”图表, 一张图胜过一千字
- 凡是涉及到趋势变化、结构占比、对比分析的, 能用图(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的, 坚决不用表!能用表(表格)的, 坚决不用文字
当你能够真正把自己的角色, 从一个“知识的倾诉者”, 转变为一个“决策的服务者”时, 你就会发现, 那些曾经让你头疼不已的“灵魂三问”, 将永远地从你的职业生涯中消失
归根结底, 写一份让领导满意的材料, 修的从来就不是文笔, 而是“心”。是你那份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向上管理、懂得为领导“减负”的“同理心”
记住, 领导的眼睛, 就像一个“红外扫描仪”, 它会自动去捕捉那些被你特殊标记出来的“热点区域”。你的任务, -
就是通过这些“黄金路牌”, 主动地、强势地, 去引导他的视线, 让他按照你设计的“最佳阅读路径”, 一步一步地、心甘情愿地, 走向你那个最终的“藏宝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