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最“舒服”的三个岗位—银行里真正的舒服,从来不是靠“努力”换来的

需要润色修改材料,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在银行,什么“奋斗”、“前途”、“成长”……这些词儿,都是说给新来的大学生听的。干久了你就明白,这地方最顶级的生存智慧,不是“拼命”,而是“投胎”。
而真正舒服的人,根本不需要努力。他们的舒服,从入职那天起,就写在了岗位说明书里。

一号宝座:“皇亲国戚”岗 —— 人在银行坐,业绩天上来

你别看他也挂着“客户经理”的名头,但他跟你我,压根就不在一个世界。他们不打卡,不开会,甚至连自己的工位都长了灰,但每个月龙虎榜上,他的名字永远金光闪闪。

人家的秘籍就两条:一个好爹,或者一个好岳父,(好干爹的本文不讨论哈)。

我们为了一个50万的存款,点头哈腰,陪酒陪笑,磨破嘴皮。人家呢?在办公室泡着茶,一个电话打过去:“爸,我这个月任务还差两千万,你公司账户上挪一下。”

说白了,我们是在用命换业绩,人家是在用亲戚换业绩

这种岗位还受各级行领导的“重点保护”。你业绩完不成,要被骂;他业绩完不成,行长比他还着急,主动嘘寒问暖:“是不是家里最近有事?需要行里出面协调什么资源吗?”

他们不是来为银行创造价值的,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银行的“无形资产”。 这份舒服,你学不来。

二号雅座:总行检查岗 —— 不生产业绩,只裁决业绩

基层最怕什么?不是怕客户骂,不是怕指标重,而是怕总行来人“指导工作”,你最恨也最羡慕的那群从总行下来检查工作的“钦差大臣”。

这帮“指导老师”,一下来就跟钦差大臣似的。他们永远不会问你业务有多难办,只会质问你“为什么没有办好”。

他们下来,支行行长要全程陪同,毕恭毕敬。他们随便翻一翻你的档案,就能给你挑出十几个“不规范”的点;

典型常(正)用(确)金(废)句(话)哈:“你这个思路要打开,要多维度赋能!” “这个事情,你们要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 “要注意流程合规,风险要前置!

他们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他们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他们就像一群岸上的游泳教练,看着你在水里快淹死了,还在岸上大声地指导你姿势要标准。 这份指点江山、不粘责任的舒服,才是银行里最顶级的奢侈品。

他们不辛苦,但所有人都得为他们辛苦。

三号包厢:机关“老法师”岗 —— 凭资历“躺平”的活化石

在总、分行,经常有那么几个“老法师”。他们业务能力未必在行,也许电脑只会用Word和Excel,可是没有人都动不了他们。

他们的爽,是靠“工龄”换来的。

新来的领导想搞改革,推行新系统,他们眼皮都不抬一下:“这玩意儿我们以前试过了,不行。” 一句话,就把你顶回去。

部门里有急活、累活、得罪人的活,张总李总派任务的时候,会习惯性的跳过他们。为啥?一来叫不动,二来惹不起。人家在行里的资历比领导还老,王行、潘行或许是他徒弟呢,哎,谁也不想去捅这个马蜂窝。

于是,他们就成了办公室里“超然”的存在。每天一张报纸,一杯茶,股市开盘看行情,股市收盘就下班。工资一分不少,福利待遇全拉满,考核永远是“称职”。

他们用半辈子时间,把自己熬成了一个“惹不起”的符号,然后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份“功劳簿”上的悠闲。

劝屏幕前的你,别再拿“努力就会有回报”这种话自己骗自己了。 在银行的围城里,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而且还含着金钥匙,有的人动动嘴皮子就能定你生死,有的人早就看透了一切选择“躺平”。 而我们这些最多的人,能做的,就是认清现实,然后祈祷自己别在奋斗的路上一头撞死。毕竟,舒服是他们的,我们还能做什么呢?精彩的评论区开聊真实想法👇👇

常见问题
怎么购买
建议购买年度VIP会员,更划算
可以帮忙写吗?代?
可以的,请加老秘微信:dahangbiganzi
老秘原创,已做版权认证,转载请联系老秘~~~违者必究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长摁识别二维码或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在公众号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请扫码公众号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