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总结,别再说“我的不足是…”,教你一招,把“问题”写成你的“机会点”

需要润色修改材料, 关注后联系老-秘
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
书接上回, 我们聊了怎么把“工作成绩”写得“格局打开”。今天聊总结里最让大家头疼、最容易“踩雷”的部分——分析问题与不足

很多银行人常用这两种模式

  • 第一种, 叫“自我检讨”模式。 把自己批判得一无是处, “学习不够深入啦”、“创新意识不强啦”、“工作不够细致啦”……这些正确的废话, 说了一大堆, 看起来态度很诚恳, 实际上呢?在领导眼里, 你这就是在公开承认“我能力不行”
  • 第二种, 叫“甩锅大会”模式。 “主要是因为市场环境不好啦”、“同业竞争太激烈啦”、“后台支撑不到位啦”……把原因全推给外部, - 看起来理由很充分, 实际上呢?在领导眼里, 你这就是在公然抱怨“我没错, 都是世界的错”

我跟你讲, 这两种写法, 都是“自残式”的写法 妥妥的“减分项”

那么, 问题到底该怎么写

重点:把一个看似“减分”的客观问题, 巧妙地转化为一个能够凸显自己未来价值的“机会点”

今天, 老秘就教你几个能让你的问题分析, 瞬间“化腐朽为神奇”的【组件】


【核心组件展示与解析】

【本期组件】

“路径依赖”, 是我们转型路上最大的“心魔”


一、 “高级感”到底从何而来?(深度解析)

  • *第一层高级感, 来自“归因的升维”。

    • “检讨”模式, 是把问题归结于**“个人能力”;“甩锅”模式, 是把问题归结于“外部环境”**。这两种归因, 都太“表面化”了
    • 而“‘路径依赖’, 是我们……最大的‘心魔’”这个句式, 它把问题的根源, 直接指向了一个更深刻、更本质的层面——“思维模式”。这一下子, 就把你的思考, 从“术”的层面, 提升到了“道”的层面。它向领导传递了一个信号:我不仅看到了问题本身, 我还看到了问题背后的“认知局限”
  • *第二层高级感, 来自“责任的共担”。

    • 这个句式里, 主语用的是**“我们”**, 而不是“我”。这是一个极其聪明的用法。它既坦诚地承认了问题的存在, 又巧妙地将这个问题, 从你个人的“不足”, 扩展到了整个团队、甚至整个组织共同面临的“挑战”
    • 这既避免了“个人检讨”的自我贬低, 又避免了“甩锅抱怨”的推卸责任。它展现的是一种**“主人翁”**的姿态:这个问题, 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是我们大家共同的问题, 需要我们一起去面对和解决
  • **第三层高级感, 来自“转机的暗示”

    • 用“心魔”这个词来形容, 本身就带有种强烈的“可被战胜”的心理暗示。它不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绝症”, 而是一个可以通过修炼和努力去克服的“障碍”
    • 当你能把问题定义成一个“心魔”时, 其实就已经在为下一步提出解决方案, 埋下了最好的伏笔。你等于在告诉领导:我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 下一步, 我就知道该从哪里“破局”了

所以你看, 同样是分析一个问题, 一个好的句式, 能同时展现出你的**“思考深度”、“担当精神”和“破局潜力”**。这, 就是化“问题”为“机会点”的奥妙


二、 如何在你的总结里“无缝衔接”?(场景应用与例句)

这个【组件】, 可以说是“万金油”, 几乎适用于所有“转型不力、创新不足”类问题的分析

  • 场景一:用于分析“零售转型慢”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我行在零售业务的深度转型上, 仍然步履蹒跚。究其根源, 我认为, 不是我们的产品不够好, 也不是我们的员工不努力, 而是我们头脑中那个根深蒂固的“对公思维”的“路径依赖”, 正在成为我们转型路上最大的“心魔”**。我们习惯了做大客户的“狩猎者”, 却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去做零售客户的“耕种者”。如何打破这个“心魔”, - 将是我们明年必须攻克的首要课题

  • 场景二:用于分析“数字化营销效果不佳”的问题

    报告期内, 我们虽然上线了多款线上营销工具, 但实际的客户转化率, 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经过深刻复盘, 我们认为, 问题的核心, 不在于技术本身, 而在于我们整个团队, 对于“线下经验”的“路径依赖”, 正在成为我们拥抱数字化浪潮最大的“心魔”**。我们还在用“扫楼、打电话”的传统逻辑, 去运营一个需要用“内容、社群、数据”去驱动的新模式。这种“身体进入了新时代, - 灵魂还停留在旧世界”的状态, 是我们必须立刻警醒和改变的

  • 场景三:用于分析“新业务拓展不力”的问题

    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业务赛道上, 我们的市场份额迟迟未能打开。反思其原因, 我们发现, 最大的障碍, 可能就是我们对于传统信贷业务风控模式的“路径依赖”, 它已经成为了我们开拓新领域最大的“心魔”**。我们还在习惯于用“看砖头、看报表”的老眼光, 去审视那些“轻资产、高成长”的新物种。这种风险偏好上的“刻舟求剑”, 正在让我们错失一个又一个未来的增长点


【老秘敲黑板:举一反三】

学会了这个【组件】, 你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 替换那个核心的“心魔”

  • 如果问题是“部门协同不畅”,你可以写

    “部门墙”思维的“路径依赖”, 是我们提升组织效能最大的“心魔”

  • 如果问题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你可以写:

    “跟随性”战略的“路径依赖”, 是我们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最大的“心魔”

  • 如果问题是“员工积极性不高”,你可以写:

    “任务驱动式”管理的“路径依赖”, 是我们激活团队内生动力最大的“心魔”

好了,今天的老秘小课堂就到这里

记住,在领导面前, 敢于暴露问题, 是一种“坦诚”;而善于分析问题则是一种“智慧”

别再用那些苍白的“自我检讨”和“抱怨甩锅”, 来拉低你的职业形象了。学会用今天这个【组件】, 把每一次复盘, 都变成一次展现你“思考深度”和“未来价值”的绝佳机会吧

下期预告:
《总结汇报“三段论”》系列之【“工作部署”小标题】模块——如何把“明年计划”写成一份“军令状”? 咱们不见不散

(别忘了点赞、在看、转发三连哦~收藏备用)

常见问题
怎么购买
建议购买年度VIP会员,更划算
可以帮忙写吗?代?
可以的,请加老秘微信:dahangbiganzi
老秘原创,已做版权认证,转载请联系老秘~~~违者必究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长摁识别二维码或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在公众号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请扫码公众号注册、登录